搜索
是名字都重复 发表于 2007-3-21 20:15:50 5740 浏览 0 回复

从"超女"看国人精神生活的缺乏

“超级女声”,湖南卫视一档很普通的娱乐节目,一夜之间风靡大江南北。由此引发了舆论沸腾,有人说狼来了,也有人说娱乐新时代来了;而后引发了“文化高层”的强力追杀。 3月13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参与、主办或播出全国性或跨省(区、市)赛事等活动管理的通知》,其中提到,全国性或跨省(区、市)赛事分赛区活动不得在当地省级卫视播出、参赛选手年龄必须在18岁以上等等内容,直接棒打“超级女声”;全国政协常委兼科教文卫体委员会主任、中国演出家协会主席刘忠德公开斥责“超级女声”是玷污艺术,是毒草,是对教育的极大破坏等等,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一棍子打死。
?? 一档普通的节目,引发了全社会如此轩然大波,是近几年来少有的现象。避开喧嚣的吵闹,我们有必要冷静下来,进行一番深刻的反思,这既有利于自身观察力的提高,也有利于社会文化的和谐发展。
?? 说“超级女声”是一档很普通的节目,是因为湖南卫视在一直在进行这一类节目的尝试,中央电视台也是,它并不是新生事物。首先是“超级女声”至今已是第三届,然后就是“超女”之前湖南卫视还有“超级男声”、“绝对男人”、“美丽村姑”等节目的长久酝酿。之所以那两档节目还不为大家所熟知,只不过是因为它们还没有“超级女声”那样运作得成熟罢了。
?? “超级女声”是一档普通节目的另外一个理由,是因为它就是一档普通的选秀节目, 这类节目从中央电视台到各地方台都有。“超级女声”并没有宣扬色情、暴力、吸毒、不思上进、堕落、榜大款、反社会主义、反党、不爱国等不良思想,它不违法,它遵循社会公德,它也没有背离中国人传统文化心理。甚至在节目现场,那些可爱的评委们还要放下评判的工作,去屡屡提醒选手们不要耽误学习,或者为选手指引正确的发展方向。
??“超级女声”的成功,一方面是商业运作的成功,更深的原因,则应该是它给了中国人、特别是青少年一个精神生活的舞台,给了他们一种脱离说教的、脱离强权的、自由的、民主的、个性的精神生活的载体。
?? 曾几何时,我们老是把那些成功者看成是“神”,以至于很多人发展到以窥探明星的隐私为乐的荒唐境地。而今,我们却可以看到一个个非常普通的女孩,在接受魔鬼般的强化训练、历经几近残酷的淘汰之后,一夜之间化蛹成蝶,光芒四射。面对这些女孩,除了很多人艳羡之外,更多的人则认为她们是属于我们的,是属于大众的。她们唱歌,她们不一定是歌唱家,甚至也不是“星”,但她们是大众的一员,她们不是神、不是权威,她们没有架子,没有做作,她们就是平民中的歌星。这,才是“超级女声”走红的内核所在:是大众化的、平民化的精神渴求成就了“超级女声”。
?? 2005的那个夏天,相信刘忠德先生一定没有认真去看过“超级女声”,他一定坐在人民大会堂的演出厅,享受着冷飕飕的凉风带来的无比惬意,享受着其他人无法渴及的所谓“高雅艺术”。而我们的那些可爱的老百姓,光着膀子,摇着蒲扇,围坐于电视机旁,从老太婆到小女孩,从知识分子到山野村民,都在津津有味地享受着“超级女声”带给他们的精神愉悦。这其中,就有我50多岁的岳母娘和我4岁多的小女儿,有了“超女”,那个夏天他们都不寂寞。
?? 然而,就是一档普通的节目,为什么遭到了那么多人的迎头棒喝呢?这除了某些人的那种“吃不着的葡萄是酸的”的复杂心理驱使之外,更多的是反映了某些文化工作者对中国普通老百姓精神生活的极度漠视。他们立于普通大众之外,俨然以一种权威者的眼光来左右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但他们也许是“居庙堂之高”,他们根本不去认真思考老百姓的精神需求,他们甚至分不清“通俗”与“低俗”的区别。他们把自己装扮成神的模样,不食人间烟火,开口闭口是“高雅艺术”。他们并不知道,中国还有十多亿人需要每天考虑怎样把今天的柴米油盐安排妥当,然后把小孩子送到幼儿园,把老人在家安排好,然后挤着公共汽车去上班。花几百块钱去看“高雅艺术”,那是城里人中的“神”才可以享受的高级待遇,并不是他们不想高雅,是没能力、也没地方去高雅。再说,辛苦了一天之后,他们也需要把板着的面孔放松放松,免得在腰肌劳损的基础上再加上个面肌劳损,这来点娱乐就可以了,而非“严肃艺术”。
?? 那些权威者,也许不知道《诗经》中尚且有“风、雅、颂”的区别,万事万物都有其相对性,没有“通俗”,何来“高雅”?他们只会在韩国江陵端午祭申请世界遗产保护成功后惊呼:“中国的文化怎么了?”他们不知道,江陵端午祭的活动是如此的丰富多彩。除指定的祭礼、巫祭、官奴假面戏、农乐竞赛、儿童农乐竞赛、鹤山奥道戴歌谣外,还有众多的民俗活动,如汉诗创作比赛、乡土民谣竞唱大赛、全国时调竞唱大赛、拔河、摔跤、荡秋千、射箭、投壶等;庆祝活动,如烟火游戏、端午放灯等;夜间活动,如国乐表演、伽琴并唱等;艺术活动更是丰富多彩。恰恰这一切,都是“俗”的,一点都谈不上“高雅”。我们的文化权威们,除了什么“送文艺下乡”之类的唬头之外,并没有让我们看到在引导老百姓的“通俗”艺术和民族艺术方面有何作为,文艺也要“扶贫”,简直是笑话。
?? 近几年来,中国人虽然没有遭受国外的武力侵略,但中国的文化产业领域却被人家打得鼻青脸肿。
?? 你看现在的中国人,耳朵上戴的是韩国的首饰,身上穿的是韩国的服装,口里嚼的是韩国的零食,喉咙里哼的是韩国的歌曲,屋里看的是韩国的电视剧,网上玩的是韩国的“传奇”,怀里抱着的,还是用韩国美容技术改造过的女朋友。这难道不是中国人的奇观吗?
?? 韩国人为什么那么厉害?是他们有什么魔法控制中国人吗?我想除了韩国人的明确的文化振兴政策和向世界极力拓展文化市场的决心之外,恐怕就得从我们自身找原因了。我认为,中国文化被韩国文化所淹没的这一暂时现象的根源,是中国文化工作者对大众文化的彻底漠视。
?? 我爱看电视,但我基本不看电视剧,为什么?因为我不喜欢这些电视剧。中国所有的电视剧几乎都张着一个模样:一个风流倜傥的现代人,穿着中国古代皇帝的服装,身边跟着一个或两个低头哈腰打掩护望风的奴才,放着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不宠幸,偏要跑到宫外寻花问柳。那些“皇帝”要么被粉饰得光明正大,要么被刻画得憨厚可爱。封建皇权曾经促进过中国的发展,但到现在为止已经绝对不是什么先进的东西了,我们为什么还有顶礼膜拜?是老百姓真的那么喜欢看吗?这恐怕是某些文艺工作者的一厢情愿罢了。对这些,为什么那些文化权威们却视而不见?
?? 再看看我们的青少年,他们从3岁开始就被送到了幼儿园,从时光隧道的另一头出来的时候,他们已经是23、4的人了。在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他们都在那个叫“学校”的栏里圈养着,他们真的有自己的精神生活吗?小的时候他们也许还可以带着天真的神色乐一乐,但是到了中学时代,他们惟一的精神生活,也许就是对着墙外的那一角蓝天白云幻想一下。入学考试、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中考、月考、模拟考试、高考,成绩、成绩、成绩,除了考试和成绩,他们还有精神自由和精神生活吗?于是,很多人开始关心教育了。他们是怎样的关心啊,他们首先是出台一个政策,防止教师乱收费;再出台一个政策,防止学校乱收费;再出台一个政策,免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这种做法是对的,是好的,老百姓举双手赞成。但是,这真的就是教育改革的实质了吗?这真的就是关心教育的实质了吗?高考制度不改,一切的课程改革都是一纸空话。不是老师不关心学生的素质教育,不是学校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是教育不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只是在高考的指挥棒下,一切与考试和成绩不沾边或不太沾边的东西都得躲躲闪闪地过日子,甚至连长沙某全国有名的素质教育强校也不得不承受着来自因高考升学率而起的强大社会压力。
??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的青少年有精神生活吗?他们甚至连新闻联播都不许看,他们甚至连洗澡、洗衣服都得奔跑着才能抢到时间,他们会有精神生活吗?有人说这代学生是堕落的,因为他们翻墙上网,因为他们普遍早恋,因为他们沉溺网络,因为他们丧失理想,因为他们没有毅力,因为青少年犯罪率一年更比一年高。反过来想一下,这能全怪青少年吗?我们的学校有什么能力为他们提供精神生活的条件?我们的文化工作者为他们提供了多少精神生活的食粮?我们的社会为他们提供了多少表现他们的爱,他们的美,他们的个性,他们理想的舞台?
?? 终于,他们看到了“超级女声”,他们看到了他们自己的、普通的、平凡的、甚至可笑的声音和面孔出现在了电视屏幕――而这些不漂亮的面孔和不漂亮的声音往往成为了某些人攻击为“低俗”的心理潜因;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同学、自己的朋友成为了名人;他们看到了、听到了自己亲自参与而成功的“超女”们在讲述他们年轻一族的故事。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舞台。每一次比赛,都成为了他们快乐的、激动的、紧张的节日。
?? 可惜的是,一纸通知,让这个青少年的节日再次成为泡影。这个通知,表面是关心青少年的成长,而实际上是再一次扼杀了青少年们表现自我的热情,是对青少年成长的极度漠视――宁可错杀一百,不可漏过一个。有人说这个通知是有必要的,是及时雨,因为“超级女声”会对青少年产生不良的导向:他们会不读书了,幻想着一夜成名。我不知道这些人是否做过必要的调查,是否做过有必要的民意测试,我不太理解为什么“超级女声”一定会产生这样导向。因为我就是黄雅莉所在学校的老师,并且是研究德育工作的,我并没有看到全校的学生放着课不上而去参加超级女声活动的场面,甚至在“超级女声”决赛的那个晚上,这里的晚自习依旧是静悄悄。
?? 执这种观点的人有两个低估,一是低估了青少年们的认知能力,这些青少年可以为他们的早恋编织二十条连老师都难以辩驳的理由,每天还要面对色情、暴力、犯罪的网络社会,难道他们就不明白“万里挑一”这个词的意思吗?二是低估了电视工作者的素质,他们一定就是那种见利忘义、没有社会公德、没有职业道德的低劣的社会工作者吗?他们就不可以有更好的导向吗?
?? 我倒是希望“超级女声”之类的节目真的有这么大的导向作用,因为对青少年的教育,在任何时候都不仅仅是学校和家庭所能全部负起的责任,没有社会的参与,教育永远是残缺的。
?? 综上所述,“超级女声”的火爆,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它是老百姓的娱乐;二是因为他是青少年们的节日。
?? 关心老百姓的精神需求,丰富青少年的精神生活,这是全体社会工作者都应冷静思考的问题,也应该是采取真正有效措施的时候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返回列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登录或注册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微信公众号

群号65269298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